SSE 与 LiveReload
之前实现了自己的编译工具 dev.js ,用了快三个月,感觉良好,可以彻底把 gulp 甩掉了。不过上次也留下一个小尾巴,整合自动重载功能。
最初的打算是用 live.js 这个方案,因为无需改动自己的代码,只要把 live.js 加载到网页中就可以。不过实际用起来,发现还是有点问题。live.js 本身功能是正常的,但其机制是轮询,会在 network 里留下很多请求记录,调试时看起来很乱。
备选方案考虑了 WebSocket ,不过看起来不如 SSE 简单,如果想要用起来简单,就得上 socket.io 这样的库。不过既然 sse 已经够用,省下一个库自然更好。
SSE
SSE 的全称是 Server-sent events,也就是服务器推送事件,SSE 走的也是 http 协议,连接建立完毕后,数据是单向的,只能从服务器往客户端发送。
SSE 非常像以前用隐藏的 iframe 实现长连接(long-polling)的加强版,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连接后,连接一直保持,并等待服务器返回数据,在一个连接中服务器可以多次发送数据给客户端,如果连接意外断开,客户端还会自动发起重连。SSE 的事件机制也简化了解析服务器发来的数据的过程。
LiveReload
LiveReload 是指服务器上的代码发生变化后,自动刷新浏览器,在开发阶段,这样做可以避免手动切换到浏览器刷新,再回到编辑器这样的来回切换。如果屏幕够大,两个程序平铺开来,就可以只管在编辑器打字,然后顺便瞧瞧浏览器上的变化,在调整样式时尤其高效。
再进一步,叫做 HotReload,不刷新整个网页,只更新发生变化的部分代码,同步效率更高,不过这个实现起来就比较复杂,而且状态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各种问题。
实现
接下来就在 dev.js 的基础上实现 LiveReload 功能,首先在原先的编译结果中,加入一行代码建立 SSE 连接
http.createServer((req, res) => {
res.setHeader('Content-Type', 'text/javascript');
res.setHeader('Accept-Charset', 'utf-8');
const tags = Object.values(cacheTags).sort().join('\n');
+ const liveReload = req.url !== '/release' ? `new EventSource('http://${req.headers.host}/live').addEventListener('reload', () => location.reload());\n` : ''; //<1>
const hash = crypto.createHash('md5').update(tags).digest("hex");
res.setHeader('ETag', hash);
+ res.end(liveReload + tags); //<2>
}).listen(process.env.PORT, (err) => {
log(`端口:${ process.env.PORT }`);
});
-
通过
new EventSource()
建立了一个 SSE 连接,参数指向服务器地址/live
,然后监听服务器发来的reload
事件,触发刷新浏览器的操作。三元操作服的判断是为了让这行代码只在测试环境中启用,编译正式环境代码时忽略。 -
把第一步的代码嵌入发送给浏览器的 JavaScript 文件中。
上面的代码发起了连接,服务器也得准备好相应的代码进行对接
http.createServer((req, res) => {
+ if (req.url == '/live') {
+ live = res;
+ live.setHeader('Access-Control-Allow-Origin', req.headers.origin);
+ live.setHeader('Content-Type', 'text/event-stream');
+ return;
+ }
res.setHeader('Content-Type', 'text/javascript');
res.setHeader('Accept-Charset', 'utf-8');
const tags = Object.values(cacheTags).sort().join('\n');
const liveReload = req.url !== '/release' ? `new EventSource('http://${req.headers.host}/live').addEventListener('reload', () => location.reload());\n` : ''; //<1>
const hash = crypto.createHash('md5').update(tags).digest("hex");
res.setHeader('ETag', hash);
res.end(liveReload + tags); //<2>
}).listen(process.env.PORT, (err) => {
log(`端口:${ process.env.PORT }`);
});
这里我们监听地址为 /live
的请求,如果客户端来建立 SSE 连接,我们就使之保持,等待代码发生变化时,再通知客户端。
这里设置了两个头部,一个是为了跨域,因为我的系统主体是 PHP,与 dev.js 运行在不同端口,需要跨域。
第二个是设置 Content-Type,text/event-stream 是 SSE 的标准类型。
这里把 res 保存在了全局的 live 变量中(不是一个好的做法,但够简单),后续想发送数据时,只要调用 live.send() 就可以了。将其稍加包装,做成一个函数
const clientReload = () => {
if (live) {
live.end('event: reload\ndata:{}\n\n');
live = null
}
};
这里发送的数据是
event: reload
data: {}
两个换行表示发送完毕,
event 中的 reload 与 addEventListener 中监听的事件名称对应,
data 是相关的数据,虽然没有数据,但是如果没有这部分,客户端的相关事件就无法触发。
这样就搞定了,然后在监听文件变化的代码中,等每次编译结束就调用 clientReload()
,即可刷新浏览器中的界面。